儿童编程学什么?盘点那些暖心的少儿编程设计,数千万网友点赞:太暖了!
2021-01-15 11:05:16.0 最新

有一种发明,不是冰冷的高新器械,而是始于爱的伟大杰作。


有一群少年,他们眼里有光,心底有爱。身处数字化时代,他们热爱编程、热爱创造、学以致用,通过编程技能,为身边的家人、朋友解决问题、摆脱困扰。


接下来,跟着小白一起来看那些ZUI暖心的编程发明。


image.png

15岁的你也许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但15岁的他已经为外婆发明了一件暖心“认人”神器,并获千万网友点赞。



image.png


15岁的陆原是杭州市8年级学生,也是老师、家长眼中名副其实的“发明天才”:他4年级开始学编程,设计了一款智能信箱,6年级又设计了智能垃圾桶,得了省级比赛一等奖,后还发明了“爸爸查房报警器”。


image.png


前几年,陆原大外婆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前期,他一直惦记这大外婆的病情。一个暑假,陆原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学的编程知识给外婆设计一个“认人设备”?


image.png


“最开始我想帮大外婆认出我们,项圈设计了人像识别功能。”陆原拿着智能项圈,指着圆盘中间的小孔说,“这里就有采集人像的摄像头。”陆原设计的项圈不仅能帮大外婆认人,还会提醒大外婆回家,并报出家庭住址。


虽然自己不能时常陪伴在大外婆身边,但这个智能项圈能代替他“照顾”和“陪伴”大外婆。


image.png


在武汉沈阳路小学的“云端”科技会上,四年级小学生刘星宇同学带来自己的发明分享——专为独居老人设计的“双向门铃”。



谈到双向门铃的设计灵感,刘星宇表示,家里的曾祖母是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行动十分不方便,疫情期间封城保姆无法进城,只能让社群志愿者帮忙照看老人。


image.png


意外来的猝不及防,曾祖母因跌倒不小心将自己反锁在门内,民警破门而入才发现她倒在地上。刘星宇发现还有千千万万的独居老人都曾遇到这样的困扰,于是萌生了设计一款自带一键报警功能双向门铃的想法。


刘星语的发明虽然设计简单,但意义非凡。当“屋外”访客按下门铃按钮时,“屋内”连接门铃的显示屏上便会显示“有访客”,并发出提醒声,解决了独居耳背老人听不见门铃声的问题。同时,门铃自带的“一键屋内向屋外呼叫”功能,为独居老人在家遭遇紧急情况提供了便利。


目前,刘星宇同学并不完全满意自己的发明,因为他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门铃中加入互联网功能绑定一个紧急联系号码,当屋内没有反应时,系统将2分钟内自动发短信至紧急联系人的手机,防止更多独居意外的发生,也给独居老人更多的安全感。


image.png


在享有全球四大发明展之一的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上,一个13岁的少年凭着自己的发明,成功夺下金奖。


image.png


他就是来自中国安徽的丁晨。


image.png


据丁晨的父母介绍,丁晨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非常强的孩子。在丁晨3岁的时候,为了看动画片,他居然自己申请了一个QQ。这让爸妈觉得不可思议。少年时期的丁晨,已经表现出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喜欢自己捣鼓一些小玩意,父母也非常支持和鼓励她。


几年前,丁晨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爬楼很是吃力,于是他萌生了发明一款爬楼助力器的想法。丁晨设想中的爬楼器,只要握着助力器,就可以轻松爬楼梯,甚至还可以自由加快、减慢速度。


在老师的助力下,从设计、选材、到3D打印建模、改进调试,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丁晨便研制了一款爬楼利器。


爬楼机内置电动机提供动力,只需在楼梯扶手上安装轨道,再将这款楼梯助力器放到轨道上,就能为使用者提供牵引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上下楼。机器由开关控制,可以做到随走随停同时拥有加速减速的功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无论是为身患阿兹海默症外婆发明“认人神器”,还是“爬楼机”和“双向门铃”,这群少年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创造”的发明,用行动证明编程的实用价值。


家长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学习编程有什么用?小白认为,他们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科技向善,亦是编程所向。


也许这些小小的发明从技术层面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难得的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编程学习赋予孩子ZUI受益终身的技能。



一键领取免费课程

          

沪ICP备17029939号-2Copyright©2018 斯坦星球 版权所有

在线咨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