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计划
上海市科协、上海市教委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3) 23号》,要求以复旦、上海交大为参与单位,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中学生“英才计划”) 培养工作。
2022年起,新增同济、华东师范、华东理工三所高校培养基地,每年培养人数增加至180余名。
该项目开展十年以来,高校共推荐百余名知ming科学家担任导师、执行导师,指导优秀中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累计培养人数近干人。
“英才计划” 作为教育bu与中国科协联合打造的青少年科创人才培养项目,每年都吸引大量对科学怀揣热忱、学科基础扎实且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踊跃报名。
01 、选拔对象
一般为9月在校就读的高一学生,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热爱科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其中一门学科具有浓厚兴趣,具有独0立思考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02、报名流程(参考今年的情况)
2025年4月10日-16日:学生申报
2025年4月17日-18日:中学推荐及上海办审核
2025年4月19日:通知学生参加线下统一笔试
2025年4月20日:现场笔试
2025年4月24日前:公布面试名单和相关要求
2025年4月29日前:高校组织导师面试
2025年4月30日:完成正式培养学生网站填报
03、培养形式
科研课题实践:学生进入高校实验室,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完成1年的课题研究(部分优秀学生可延长至2年)
学术活动:参加上海科技论坛、院士讲座、高校开放日等活动。优秀成果可推荐至“明日科技之星”“青创赛”等上海本地科创竞赛。
国际交流:部分学生可能获得与国际名校实验室联合培养的机会(如交大-麻省理工、复旦-哈佛等合作项目)。
2025年英才计划分析
01、2025年的数据情况
2025年,上海共有来自102所中学的1300余名学生参与报名。经中学推荐、上海办审核后,900余名学生参加了线下笔试,近500名学生通过综合考核并进入高校面试。最终162名学生通过选拔,成为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正式学员。
较去年减少48人,竞争激烈程度再创新高,但高校导师带教名额维持稳定。
本年度的高校培养基地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将分别在相关学科方向提供导师指导与实践机会。
最终入选的学员将在五所培养基地高校导师指导下,于5月至12月期间,对应培养计划安排,高质量完成相关课题研究。
同时,培养基地高校将对“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聆听高端学术讲座,提前感受大学期间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拓宽视野,激发科学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02、2025年入选学生分析
名单中可以发现在这165名学生中,除了四校八大之外,还有平和、星河湾、世外、包玉刚、WLSA、上中国际等国际学校录取人数超30+,这也意味着国际学校占了将近20%。
03、优势分析
国际路线
“英才计划”是国内非外籍学生晋级ISEF大赛的重要渠道,是ISEF中国区的附属赛之一,只有入选“英才计划”才有资格去参加ISEF大赛,而每年ISEF大奖的获得者也几乎都是哈耶普斯麻等全球顶级大学争夺的对象。
国内路线
对于上海高考而言,综评的录取顺序位于统招之前,2024年共有11所名校参与上海的综合评价批次招生。
其中,复交超过80%的招生计划都放在了综评批次,因此,对于想要走传统国内路线进TOP2复交的上海考生而言,走综评路线非常重要。因此“英才计划”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背景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加分项。
这次官方评选结果证明,国际化学校的学生不仅外语好,数理化、科创实力也拥有与体制内重点高中学生一决高下的能耐。这也是越来越多上海的家庭选择转轨国际高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来看有这几点优势:
接轨国际科研赛事(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享受优秀导师资源(复交高校等老师)
积累学术能力与科研经验(为期1年科研,助力综评或强基)
荣誉证书助力背景提升(获得参与证书与培养证书)
直播预告
暑假不是休息的终点,而是弯道超车的黄金期!尤其对于有志于TOP高校、科研之路的中学生,“英才计划”就是那条关键赛道!
这场讲座,一次为你揭秘:
【政策全知道】
“英才计划”是什么?由谁主办?对孩子升学、未来发展有何独特优势?
【参与指南针】
中学生如何申请英才计划?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流程步骤全解析!
【暑期行动令】
如何利用这个暑假高效规划、提前准备,为冲击英才计划/科研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与其观望,不如行动! 提前掌握关键信息,制定精准计划,让孩子在暑假实现科研素养的飞跃,抢占未来先机!
沪ICP备17029939号-2Copyright©2018 斯坦星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