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讨论ZUI热烈的莫过于“新课标”了。十年一次,关乎孩子的未来,不少家长看完新课标表示:在孩子启蒙的道路上更蒙了。
今天,小白就来跟大家简单聊聊“新课标那些事儿”,相信看完本文的老母亲会多几分把握,少几分迷茫与担忧。
什么是“新课标”?
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信息科技、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
简单来说,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指示牌,在学校中所有的教案设置、课程内容到课堂讲解都围绕着它实行,可以说TA决定着孩子未来成长方向。
“新课标”新在哪
通读一遍2022版课程方案,小白得出以下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语文”成妥妥的C位
十六科总时长里,语文占比高达20%以上,到初中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因此需要孩子重视传统文化,加大课外阅读。
✔“数学”解析能力为王
数学,提出了要发展运用数学的知识,用方法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纯背公式和刷题时代已经过去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可预测未来数学应用题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
✔“英语”被挤出决赛圈?
英语,义务制教育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一二年级只能从听说开始。但是词汇量要求却从1600个提升到了1800个,需要家长提前做好规划。
✔“艺术”“体育”成香饽饽
一到七年级孩子还是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美育不再是兴趣课,艺术在教育中的份量在增加。
✔“科学和综合实践”提前至一年级
科学科普,还有综合实践活动,提前到一年级开始开设,与英语的延后开设相比,未来国家人才模型趋势已经越发明显,说不定未来还会成为中高考的主课,这个信号不能不忽略。
✔“信息科技”“劳动课”自成一派
对一到九年级孩子提出了明确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要求,信息技术和编程能力被提上了标准。
“新课标”启示录
课程方案第一条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教育的初心都是要培养优质的人才,健全的人格。新的课程体系下,国家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不管怎样,这份《新课标》里反复强调的这几个关键词,值得我们去思考。
【良好的学习习惯】【跨学科学习与应用】【好奇心】【解决问题能力】【思辨】
让我们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新课标中的“信息科技”,其中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模块,时下热门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热词频频出现,更涉及到无人机互联表演、图像识别应用多元化生活场景的运用,而这背后无不指向着国家未来对于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至此,我们的父母对孩子未来究竟该往哪个方向“卷”有了明确的答案。当下炙手可热的STEM课程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斯坦星球坚守“为理解而教,为创新而学”的教育理念,精心打磨出一套整合式STEM课程体系,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斯坦星球的课程体系可以说是无缝对接2022新课标“信息技术”:
CODE编程课:图形化编程、初识传感器、软硬件结合
VEX和C++竞技课程:生活小发明、团队创客项目、高级机械工程
Python人工智能课程:实战脚本开发、算法训练,人工智能项目设计
ideaLab创新实验室课程:创客项目独立开发、PythonAI人工智能应用
刷屏的2022新课标
孩子该往哪“卷”?
现在就给孩子一个抓住未来的机会
沪ICP备17029939号-2Copyright©2018 斯坦星球 版权所有